尽管那里住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但多多还是没有忘记艾佛特在他离开的时候,曾给他的叮嘱。
而当多多在情人的轻描淡写中,得知艾佛特去世的消息,他的悲伤伴随着记忆,涌上心头。
对于这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来说,最大的乐趣当然不是在学校里学习功课,也不是在教堂中协助主教完成礼拜,而是钻到艾佛特的放映室,学习当一名电影放映员。
但每一部被运送过来的电影,在上映之前,都得接受神父的审核,任何香艳露骨的片段,都不可避免地接受和谐。
正在上小学的多多是个聪明孩子,课堂上的知识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他会拿着家里买牛奶的钱去买电影票,那时的他还不理解,拮据的家庭状况并不能支持他这样的任性。
多多想和艾佛特成为朋友,也想和艾佛特一起放映电影,但都遭到了艾佛特的拒绝。
他太聪明了,以至于艾佛特并不想和他成为朋友,这里面的深意,多多直到电影的最后才完全理解。
当上小学的多多和中年艾佛特在同一个考场,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学习成绩优异的多多便掌握了他们之间交易的主动权。
电影院的观影规模越来越大,远方的战事,也终于有了消息,胶片里的新闻简报,播送了在俄国的意大利军队所遭遇的悲剧。
因为这场战争,父亲对多多来说,太过抽象,而他全部的心思,已经留给了正在上映的电影。
面对小镇居民的狂热催更,艾佛特任性了一次,他自作主张地为被赶到广场上的观众放映了一部露天电影。
但高负荷运作的放映机,早就不堪重负,转动的机器迸出一连串的火星,火势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影院。
但在这场意外之后,人们所担心的不仅是艾佛特的伤势,还有这变成废墟的电影院。
这时,那个撞上大运中了彩票的那不勒斯人穿着西装,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他看上了这桩稳赚不赔的生意。
新的电影院很快就落成,而多多则接替了艾佛特的位置,成为了小镇新的电影放映员。
这一天,搬到小镇的艾琳娜出现在了多多的眼前。他摆弄着手上的摄像机,记录了艾琳娜的每一个回眸。
顶着熊猫眼来到放映室的多多,正放映他第一次摄影的作品,并为坐在一旁的艾佛特讲述胶片呈现的画面。
和艾琳娜搭讪,多多的表现总是很糟糕,他甚至在电话里对艾琳娜的母亲,说了一堆搞不清楚状况的胡话。
之后,在教会的一次相遇,多多向艾琳娜表达了心意,但被友善了发了一张好人卡。
得到答复的多多,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像寓言故事中的骑士那样,发誓要通过等待来得到艾琳娜的芳心。
时隔8个月的等待,原以为艾琳娜能伴随新年的钟声,出现在自己眼前。可那一夜的烟花,并没有满足多多的愿望。
一个是住在城堡中的公主,另一个是放映电影的穷小子,即便是这般俗套的故事,这段爱而不可得的遭遇也总会让人一边愤怒、一边叹惋。
多多还沉浸在只要在一起,就总会有明天的幻想,而艾琳娜也十分笃定他们的爱情足够真挚。
更何况,摆在现实中的门户之隔,以及多多即将入伍消息,正在拉扯他们岌岌可危的情丝。
入伍后,多多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渐渐接受了被斩断的情缘。
当多多回到艾佛特的身边时,他就像那则寓言故事里的骑士一样,变得瘦弱、苍白,不成人样。
那时的多多并不理解这其中的真意,直到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这桩谜团的答案,由艾佛特给他留下的最后一份礼物,铺开在他的眼前。
新生的帝国主义国家还没来得及认识什么是文明,就不得不用战争作为手段,来解决不可避免的内生性矛盾。
而与此同时,以宗教为正统的西方传统社会,也不得不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妥协。
人的身份不再仅限于神的子民,学校渐渐取代了教会的教育职能,且大部分都以产业工人为目标,培养下一代。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学的思潮,将人从神龛中拿了出来,数千年的道德教化之法则面对新生代文明的启蒙,只能做出轻微的抵抗。
比如电影中教会的神父,他无法阻止小镇居民对电影的狂热,那么他也就因此失去这些人的眼睛和心灵。
尽管他用审核的方式,想尽办法来保住传统道德观念的底线,但随着老旧电影院的坍塌,新生的力量便不再理会这腐朽的枷锁。
崛起的资本贵族并不急于将神权赶走,但他们比宗教的教义更清楚,这些被“神”禁锢已久的人,到底需要什么来满足他们的欲望以赚取更多的利益。
当刚刚接手新电影院的多多对艾佛特表示,这份工作可以让他不用去上学的时候,艾佛特的回答是:千万不要这么多,那样的话,你早早晚会一事无成。
尽管艾佛特不知道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但他知道,聪明的多多不应像他那样在放映室里度过一生。
资本将人从神权的护佑下抢了过来,以往为之骄傲的道德观念,在新生文明的启蒙下,被瓦解,被祛魅。
我想这是因为他用一生的感性经验,洞穿了这个时代对深陷欲望与满足之人的诱捕。
他暗自捏碎了多多对艾琳娜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又任性地打破了多多安于现状的颓废
他无法用言语和多多讲述这其中的道理,但他需要多多做出和故事中的骑士一样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