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开始,韩国电影发展走入了快车道,电影类型趋向多样化,题材丰富,制作也逐渐精良,电影人才济济,韩国电影异军突起甚至赶超我国。
特殊题材、政治题材等电影,开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并非韩国的专利,西方国家早已有这样题材的电影。
在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优秀作品,这似乎是一个趋势,新闻事件、真实事件正在成为,电影创作素材的“富矿”。
这些作品对于受众来说,因为改编自真实事件,在此前媒体报道已经引发了民众的,产生了真实切近和普遍的共鸣,再加之这类题材本身的戏剧冲突明显,所以在中韩两国都有广泛的受众。
当然由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电影体制和改编观念的殊异,中韩两国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次,两国对于事件展开的叙事立场不同,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叙事立场,多数从国家出发,以重大突发事件为背景,着重突出表现国家公职人员的高大形象。
受到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影响,韩国陆陆续续也开始了,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拍摄,如果说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几乎看不到罪犯被绳之以法,正义得到弘扬,社会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在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视剧中,观众似乎能找到一丝慰藉。
在广大制片方重视电影商业实现的今天,的确需要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这样富有深刻艺术价值兼有商业价值的作品,在泛娱乐化的电影市场,达成平衡与中和,同时在最大程度上,突出电影的社会价值,通过反思,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可以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作品,不论是在艺术手段的把控和创新上,还是在市场商业的运作上,都获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就。尤其是在事件的选择,跟观众生活的对接方面,韩国电影创作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电影作品是完美无瑕的,实际上,从电影的审美内涵出发,这类电影中的个别影片,往往会出现较为极端的主旨表现。
这种极端并不存在于叙事手法上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作者凭借自己的主观色彩,将视角主要放在针对人性的剖析上,而在人性表达上又更趋向于极端的一面。
除此之外,创作者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常常持有阴谋论和攻击性,多数情况将矛头针对当局者的不作为,而非客观冷峻的立场,去看待事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这两点不足造成了极个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暴戾、阴暗、愤怒的气质,审美内涵也趋于极端,从而造成对原有事件的夸大和不实传播。
当然这只是少部分影片的极端取向,整体上来看,大部分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作品,的立场较为客观清醒。
总的来说,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的社会意义,大于其艺术价值,作品中包含的对现实的批判,也让观者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问题,从而引起,再去解决问题。
实际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作品,以及整体的韩国电影发展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在资本运作下,通过市场导向和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健全了电影生产流程与创作力量,同时也培养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丰富受众人群,形成了完整的商业体系,从而发展出良性循环生态。
这一方面是因为韩国经济,与社会水平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良好的创作制度,与政府政策的催生。
韩国电影本土市场,并按照观众欣赏习惯与喜欢、关心的题材和主题进行创造,逐渐发展成为周边的亚洲国家市场和国际市场,加大国家对电影业、电影人才的政策支持与经济支持等等,电影产业促进发展的扶持经验,需要我国进行借鉴和学习。
同时,韩国电影创作通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作品,来完成电影艺术与商业的融合,通过对社会与时代的反思,以电影产生的传媒效应促进社会发展,他们的普世精神与大爱之心值得肯定和褒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