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拜四俊:试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字号+ 作者:拜四俊 来源:江苏在线 2018-12-28 10:07 我要评论( )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凝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坚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凝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图片2.jpg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没有远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不可能成就伟业,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年来,江泽民同志一再谈到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弘扬民族精神,并深刻地指出我国的综合国力包括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日耳曼精神”、“法兰西精神”等,都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民族精神的。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开发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同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受的深厚情感,它是民族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人们为自己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一面旗帜。

团结统一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而自豪,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从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颂歌。中国从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有分合离乱,但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在于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

爱好和平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兄弟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上,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勤劳勇敢是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的传家宝,是兴国立世之本,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勤劳又是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就是要求人面对艰险和强暴,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就是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赴汤火,蹈白刃”在所不辞的见义勇为精神。中华民族依靠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缔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说,它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体现为“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世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它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

在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其中,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国家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要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把中华民族提升到新的水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强调,“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们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革命精神对于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倡导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精心培育和倡导了“64字”创业精神、孔繁森精神等,并要求全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正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 

(一)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说,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且也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

(二)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的严峻挑战,中华民族精神能够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因为有了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就能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就能顶住世界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有效地抵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渗透与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三)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越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全国人民就越是需要中华民族精神所具有的非凡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其生命力的源泉,它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只有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才能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聚起来,万众一心、坚忍不拔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才能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顽强拼搏、锐意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强大力量。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这里的教育包含着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精髓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这种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集中体现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民族精神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精神纽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中指出的那样;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郑培民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统一。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为之增添新的内容,谱写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是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方面和表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需要有能够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这个先进文化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能够不断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并用这种先进文化去培养全体中华儿女,使广大人民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进步的道德规范和为社会为人民大众勇于献身的精神,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紧密地凝聚起来,从而大大地增强我们的国力。显然,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国人民以其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以此为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逐渐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并和当时正在发展起来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进步阶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由此应运而生。顺应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进入了近百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历史时期。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发展”。这是我们党80多年来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则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战胜艰难困苦和发展壮大的历史,这都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祖国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党的崇高历史使命。

首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努力掌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努力用这一理论回答、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要把学习理论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当前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点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点是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日益多样化,在价值观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在多种价值取向的情况下,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在价值观上,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原则,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一切思想、行动和事物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高标准。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是我们一切行为所应当和必须依照的行为准则。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保护个人的劳动所得,又要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

第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中国和外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我们对待外国的一切文化道德遗产,都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并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道德成果。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要把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道德和人类优秀文化道德成果,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同现实的生动的实际和我国思想道德生活发展的新情况相结合。

第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要使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要从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层次,按照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要使我们倡导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融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之中,要大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实践中把这些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通俗化,逐步建立全社会的“公民道德”,更加明确地体现道德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层次性的要求,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在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上,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责任。要大力抵制一切腐蚀人们精神世界的腐朽的文化垃圾,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五,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中包含着高尚的科学精神。我们要看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人们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提高人们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对待科学要有追求真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要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唱响主旋律,提供多样化,注意坚持把对人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同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大力倡导追求真理、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倡导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使中华民族精神同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表现出来的那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正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新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现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新的实践和新的创造将民族精神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永放光芒。 (作者:拜四俊)

图片1.jpg

作者简介:拜四俊 国学家、科学家、文艺家,新闻人物、邮票人物、先锋人物、风云人物、环球人物,世界名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艺圣、世界杰出文化圣贤,共和国建设十大杰出功勋,创世界和中国十个第一的宁夏人,曾荣获 “首届中国正能量风云人物”,“中华十大风云人物”,“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中国经济建设十大功勋人物,“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杰出人物”,“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六届感动中国十大突出贡献奖”,庆祝建党90周年“首届功勋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共和国十大功勋名人杰出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曾任宁夏团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现任宁夏农业农村厅调研员,2018年,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40位风云人物》之一(邓小平为该书封面人物,拜四俊为封二人物),庆祝“一带一路”5周年《一带一路•180位风云人物》之首(习主席为该书封面人物,拜四俊为封二人物,内页之首),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位风云人物》之首(封面6人和内页之首)。

2018年11月19日,中国新闻播报以光耀中华 名垂青史---八部世界名人大典中留下名影的拜四俊,对他进行了深度宣传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拜四俊:机遇对青年干部成长的作用和影响

    拜四俊:机遇对青年干部成长的作用和影响

    2018-12-28 10:11

  • 公益微电影《恩情》传播正能量,弘扬新时代主旋律,众识网-文艺

    公益微电影《恩情》传播正能量,弘扬新时代主旋律,众识网-文艺

    2018-12-21 11:09

  • 弘扬工匠精神  争当技术能手

    弘扬工匠精神 争当技术能手

    2018-12-13 10:41

  • 拜四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拜四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18-12-07 11:45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