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中国第一家好莱坞商业类型电影实战教育机构成立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18-09-02 13:09 我要评论( )

类型电影是一种对观众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成就了好莱坞百年的辉煌,而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便在于长期以来对类型的忽视。 类型电影是一种对观众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成就了好莱坞百年的辉煌,而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便在于长期以来对类型的忽视。 类型

  “类型电影是一种对观众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成就了好莱坞百年的辉煌,而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便在于长期以来对类型的忽视。”

  “类型电影是一种对观众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成就了好莱坞百年的辉煌,而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便在于长期以来对类型的忽视。”

  “类型电影,是为了给观众偏好进行分类的一种创作手段,近期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电影都属于类型电影中的复合类型。”

  2016年8月26日下午,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首都影金会中反复强调了类型电影的重要性,他认为“类型电影,是为了给观众偏好进行分类的一种创作手段,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电影都属于类型电影中的复合类型。”

  “好莱坞编剧圣经”《故事》的翻译作者周铁东坦言:“类型电影是一种对观众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成就了好莱坞百年的辉煌,而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便在于长期以来对类型的忽视。”

  无独有偶,曾制作歌曲《老鼠爱大米》与《香水有毒》的“拉片室影视教育”创始人王虎,经过多年积累的商业类型电影制作与电影教学的经验,与周铁东老师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理念相契合,决定共同创办一所中国本土化的“类型电影实战教育”机构。

  据悉,周铁东这位在影坛上奋战了32年的海推大神和电影专家,刚刚离任新影联总经理,决定开始专心从事对电影学术方面的研究,本次与王虎先生共同创办了“类型电影实战教育机构”,意在将电影行业从事多年的经验,及学术方面的积累得到传承,除了亲自授课以外,还并邀请了诸多业内知名人士加盟。

  类型电影不仅是电影教育机构,更是追求梦想的通道、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商业类型电影理论及实战训练设计课程,旨在向国际影视实践的职业教育培训领域进军,开辟了我国影视实战培训的先河,在国内外影视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人曾在拙著《号脉电影》中谈到,电影是以金钱为媒、以商业为继、技术和艺术联姻而生出的产品,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业化的创作、生产与经营实践,事涉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社会(人类)行为学、动物行为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科技等人类经验可能涵盖的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而电影的百年实践证明,类型是勾连资本与观众的最有效方式,是与观众对话、对资本负责的最成功实践,类型就是市场,市场就是观众,三者三位一体。

  欧洲电影在与好莱坞的世纪博弈中,在艺术的象牙塔里越走越远,提出作者电影,崇尚电影流派。而好莱坞严格说来是不讲流派的,它只讲类型,类型便是面向市场,而流派则是强调作者。于是乎,讲流派的欧洲电影拿走了全球90%以上的各种电影奖项,而讲类型的好莱坞电影却攫取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是因为类型定位对电影产品的市场潜力至关重要。类型是观众观影趣味的自然选择,这一选择会倒逼创作,使得难以划归为某一类型的影片,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1、类型是一种创作方法。银幕剧作家会研究特定类型的影片,将其作为模板,根据类型常规来决定影片的情节走向和内容取舍。因为类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文本表达,其结构形式来自于一种有特定群体带着特定目的而参与的、每每不断重复的社会情境。因此,类型并不是纯粹的文本,而是需要解读的文本,其创作和解读具有一种必然的社会属性,而非一个可以独居象牙塔的孤立存在。也就是说,类型文本必须是社会化的,而非个人化的。这便能解释,任何耽于个人化的表达为何难以被大众接受的原因。正是类型的这一社会化属性,使得电影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成为可能。撇开这种社会属性,商业化和产业化便不可能形成,如同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所谓类型定位就是如何平衡“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三角关系的问题。这种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是以类型文本的诸多外化特征为标志的。类型作为一种特征显著的外化形式,所提供的正是一种赖以创作文本和解读文本的框架,是文本创作者和解读者之间的共享代码。没有这种共享的类型代码,交流便不可能实现,“作者、文本和读者”这一三角关系便不可能形成良性的三角循环,而是停留在“文本”层面,传播链条断裂,传播目的无法实现。这便能解释,为何脱离类型的创作大都不幸而沦为不为大众所接受的小众艺术的原因。类型创作的文本中必定倾注着作者对于读者的定位努力,因为读者对类型文本的解读都是依循类型中预置的定位代码来按图索骥的。

  2、类型是一种营销手段。“类型”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好莱坞百年辉煌的建筑材料,令其真正把电影做成了一个雄霸全球的工业,以至于在全球主流电影产业内形成了一种共识:任何脱离类型的创作都是“冒投资人之大不韪”的铤而走险。这完全是由于类型的观众定位功能:观众很可能会仅仅因为影片属于某一类型而选择看与不看。无论是投资人、创作者还是发行商,都必须对此心领神会。类型是影片最短的说明书,它界定了影片故事情节线的走向,让观众提前做好观影的心理准备,从而使其观影体验达到物超所值的最大化效果。

  3、类型是一种工业属性。好莱坞从一开始便把电影当作产品,而且还是作为电影工业建筑材料的工业产品。然而,电影同时又是一种心灵产品,并不具备工业产品可以无限复制的商品属性。如何对不可复制的心灵产品赋予可复制的工业属性,这便是好莱坞的早期营销人员必须面临的最大挑战。于是,行业经验以及观众的本能偏好和自然选择,让好莱坞的营销精英们发现并发展出各种类型与次类型,进而确立类型常规并以此来倒逼创作,使得不可复制的心灵产品具有了可复制的工业产品属性。

  4、类型是一种价值表征。一个类型的流行与否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就像流行性感冒何以流行,我们不应指责感冒病毒本身,而要探究使之得以流行的环境因素。无论什么媒体的类型,都是特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类型的进化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其兴衰沉浮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相辅相成的。类型常规也是随着时代的意识形态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反映观众的社会文化关切的晴雨表,同时也是创作者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某一特定时代的大众传媒类型反映的正是这一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出了问题,类型定位则会呈现出一种纷乱的局面。因为类型文本即是一个文化的道德价值观的体现,类型常规必须反映一个时代的核心意识形态关切,才有可能流行开来。也就是说,流行的东西必定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最为关切的东西。不过,主流却并非官方的诺亚方舟,而是可以载舟亦能覆舟的草根之水。这便是好莱坞在其百余年的类型创作史上,为何着意强调电影的大众娱乐属性的症结性的理论依据。

  正是由于中国电影观众开始拥抱了类型,而诸多电影创作者投其所好地适时炮制出一系列脱胎于甚至山寨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中国的电影市场才会呈现出井喷态势。一言以蔽之:谁眼里有观众,观众眼里就会有谁。所以,中国的类型电影教育势在必行,以填补中国电影职业教育的空白,帮助学员在电影产业的各个门类的各个环节中正确定位自己,磨礲砥砺,电影梦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济南市首家医教结合的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成立(图

    济南市首家医教结合的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成立(图

    2018-09-02 16:13

  • 新东方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老牌教育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的在线教育合

    新东方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老牌教育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的在线教育合

    2018-09-02 16:12

  • 新成立中国胸痛大学?官方:不是正规教育机构

    新成立中国胸痛大学?官方:不是正规教育机构

    2018-09-02 16:12

  • 山东鲁教互助联盟在济南成立 120家教育机构结盟

    山东鲁教互助联盟在济南成立 120家教育机构结盟

    2018-09-02 13:0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