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教育部专家刘延申教授考察高木学习人工智能教育 2018年9月11日,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专
2018年9月11日,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全职委副主任刘延申教授在深圳考察高木学习人工智能“人机共教”教学新模式。

首先,高木学习创始人兼CEO刘瞻向刘教授介绍了高木学习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情况与AI新教育领域最新应用成果,重点介绍了高木学习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共教”新模式在各省市重点学校取得的实证效果。同时,高木学习联合创始人兼CTO陈鹏博士对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紧接着,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副校长罗爱斌分享了该校采用高木学习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实证案例。两年“实验班”模式的尝试得到了老师的认同和家长的认可,他认为高木学习能够真正让“个性化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学生减负,不忘初心。
最后,国家教育部专家刘延申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提出,教育要围绕解决社会问题出发,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我们需要瞄准教育热点及痛点,面对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提出的教育意见,不能埋怨,而要科学地分析,提出可行的、着力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大有可为,目前真正应该解决的是这几个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质量和优质教育资源。
一直以来,升学问题是学校和家长心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网上资源碎片化严重,学生无法系统精准地获取资源来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刘教授建议,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通过平台和软件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源,能帮助老师高效地实现备课、讲课及学生的预习、复习。
这样的话,不管有没有优秀老师,通过“线上线下”、“人机共教”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同样的“特级教练”辅导,大数据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私人订制最优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
刘教授提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是统一的。能够改善学校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优质教育资源需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特别是国家倡导的人工智能教育形式实现共享。
“国家提倡学校‘减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刘教授说到,“学校减负了,由于家长高度重视升学问题,课后辅导机构活跃,高额的辅导费用让家长苦不堪言。若高新科技企业能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降低教育成本,这便是最大的“教育扶贫”,是真正的慈善事业。既能提高教育质量,又能减轻家长负担,造福中国全国2亿孩子,在家就能实现个性化学习,真正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高木学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即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刘教授最后也肯定了高木学习在这一块做出的表率和创新。
此次参会的还有深圳小学副校长王纯旗,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副校长罗爱斌,深圳蛇口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樊静老师,卓越教育深圳总校长张志诚,松禾梦想基金创始合伙人杨荩业,新东方苏州校区校长孙波,大家分别围绕“基于高木学习人工智能的‘人机共教’新模式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高木学习成立于2015年,定位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引擎及平台提供商,提供“人机共教”的教学解决方案,以解放教育生产力为目的,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提升人类知识学习的效率。现阶段聚焦于K12阶段,打造AI Tutor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全局优化其学习路径,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目前已进驻24个省份,服务超过572家学校及大型教培集团,超过55万学员,并完成三轮VC融资。

标签:深圳市 人工智能 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 教育信息化 创始人 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