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孩子的人生的确需要指点,但不需要家长的指指点点。然而,上一辈的领航作用似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听闻一朋友,25+的年龄不会自己去商场买衣服,原因是之前都是母亲在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清楚适合什么风格。
年轻一代从牙牙学语到成长为人,树立一套自己的三观后开始独自前行。父母的使命已尽,还需要背负下一代的压力多久才够?

一些父母正处于为生计奔波的阶段,精力有限的情况无心思考孩子的未来,进而贯彻了真真正正的”放养式“教育方针。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也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兴趣班,学奥数,学区房,从怀孕开始就为孩子规划好未来的道路。

其实这也是对自身的映射,希望子女圆年轻时候的梦,希望子女做自己曾经后悔没有做过的事,像是抓着了救命稻草一般用子女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贵族幼儿园,优质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国际顶级高校……为了赢在起跑线上,父母孩子双方都负重前行,累了父母,苦了孩子。

一切都像加了催化剂一样,催着孩子快点长大成人,出人头地,而从小到大听到过最多的话是:还不都是为了你了好。

也许本质就是为了下一代好,但这种好已经偏离了孩子本身想要发展的路线。不,孩子也许已经不知道如何独立思考。“听从”成为了唯一需要做的事情。
如今人工智能时代,一些职业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父辈的思想也许不过时,但想要赶上瞬息变换的今天,我们都需要同步前进。
俞敏洪说:“这其实不是一种规划,是一种强制,父母非常残忍的把孩子塞到了一个罐子里面,按照家长的要求来成长。”

不得不说,那些站在“过来人”至高点上的广大父母们,真的很伟大,一方面用自己前半辈子的经验去减少子女们的试错成本,营造一种极其顺利的人生“康庄大道”。另一方面也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若是子女将来不如意对其的埋怨。可是能负起别人一生的责任吗?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女儿18岁时,送给女儿一句话:“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试问现在有多少父母内心强大到让孩子去做自己?又有多少父母有勇气承认自己思想也有局限?
人生真的太长了,真的可以一步步都规划好吗?还不如保留一点未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经历。也不会使得他们最后只记得“别人家的孩子”,而自己只是copy paste的产物。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里,让孩子不紧不慢的成长已是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了。
父母应该是比较了解孩子的品性,知道孩子的优缺点,因此会更好的给孩子的空间让其发挥所长,弥补所短。
带孩子开拓视野,发掘其天赋,这样正面的引导不见得比那些说教型教育效果差,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立体”,成为真真正正的人,而不是捏出的产物。
底层父母,放任孩子;中层父母,让孩子负重前行;上层父母,让孩子放飞自我。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英国留学教育、签证资讯、创业投资、移民法律的资讯,赶快联系您所在国家的专业咨询微信号counton08或countonchina02,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您答疑。
唐顿国际总部2010年创立于英国伦敦,是受英国政府重点推荐的单位,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华人在英国及欧洲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作为英国移民事务署OISC特许法律机构和英国移民律师公会ILPA的高级会员,唐顿针对每一位客户的需求,提供多维度的支持,包括海外创业投资,子女留学教育,或是在海外寻求高端医疗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