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地球一小时”意义在于唤醒环保自觉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18-09-22 20:09 我要评论( )

应当看到,小时这单一的活动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实命题。我们必须做的,乃是理解这一活动的深刻含义,以唤起我们内心的环保自觉,从而对现实中的困境有所反思和改进,或许,这才是地球一小时得以推广的真实意义,也才是我们反思的目的

  应当看到,小时”这单一的活动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实命题。我们必须做的,乃是理解这一活动的深刻含义,以唤起我们内心的“环保自觉”,从而对现实中的困境有所反思和改进,或许,这才是“地球一小时”得以推广的真实意义,也才是我们反思的目的所在。

  3月23日,南京举行“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当晚8点30分,南京电网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时,至8点40分负荷竟然达490万千瓦时。南京今年虽然有300多幢集中控制的高楼如期关灯,但居民主动参与灭灯的情况远不如往年。(3月24日《现代快报》)

  设立“地球一小时”的初衷,本是想通过熄灯这种形式,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其根本目的,乃是以此为契机,引发民众对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的深度思考。而其最终归宿,乃是希望人们通过这一活动的启发,为环境保护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遗憾的是,经过7年的推广,“地球一小时”不但没能深入到广大民众心中,它反而被异化成了某种形式,成了不少地方炫耀的资本。于是,熄灯一小时所耗费电量的高低成了判定这一活动的成败标准,其本该具有的内涵与外延却被遮蔽,被误读,最终,活动成了形式,参与沦落成了表演。

  造成这一“尴尬”现状的原因或许有偶然的因素,比如今年活动时间比去年提前,导致少数民众不知情;比如媒体的聚焦报道,让很多民众误以为这就是一场“表演”。但是,偶然的背后,却隐藏着必然。就如新闻透露的那样,今年许多商户之所以没有关灯,是因为商场根本就没有收到任何关于熄灯的通知。也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甚至通过点蜡烛这种本不环保的方式来支援这一活动的开展。试想,这些徒具“观感”的活动开展形式,又怎能让民众知晓“地球一小时”的真实内涵?

  正如WWF(中国)对外联络部总监荆卉说,中国公众对环保问题认同度很高,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往往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然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产生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找到答案。

  首先,观念上的陈旧,导致了参与度大打折扣。很多单位和个人,并不是自发加入到“熄灯一小时”活动中去,他们要么是在一纸通知的强制命令下被迫加入,要么是把这一活动当成一些组织的无聊消遣,不屑于加入。在这样的语境下,环保似乎离他们太远。再则,“熄灯一小时”的示范意义被无限放大,可一旦当它无法承受起民众最初的期望时,便会给人“一切皆是徒然”的错觉。殊不知,这一活动只是一种渠道,环保,更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小时做起。更为关键的是,许多民众将本就不环保的形式来宣传“地球一小时”,这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反讽,难道不是环保常识亟需补课的现实隐喻么?

  应当看到,如果仅靠“地球一小时”这单一的活动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实命题。我们必须做的,乃是理解这一活动的深刻含义,以唤起我们内心的“环保自觉”,从而对现实中的困境有所反思和改进,或许,这才是“地球一小时”得以推广的真实意义,也才是我们反思的目的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警惕“模具化”教育

    警惕“模具化”教育

    2018-09-28 19:29

  • 寻找教师朗读者 朗读属于每个人让世界听见你的故事(参与赢精美

    寻找教师朗读者 朗读属于每个人让世界听见你的故事(参与赢精美

    2018-09-28 16:26

  • 北大院长面试学霸 盘点那些年爆红学霸们【组图】

    北大院长面试学霸 盘点那些年爆红学霸们【组图】

    2018-09-28 13:54

  • 送教夹金山下 情牵老区教育

    送教夹金山下 情牵老区教育

    2018-09-28 13:5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