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求一条关于教育的格言!急!!!!!!!1

字号+ 作者:江苏在线 来源:未知 2019-11-30 00:42 我要评论(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要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

  ●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末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

  ●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

  ●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和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然后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的观念。

  ●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说教之所以最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

  ●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

  ●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

  ●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前苏联)加里宁《在“教师报”编辑部所召开的城乡优秀教师会议上的报告》。

  ●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便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人们会多么高兴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教师决不可忘记,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与学生所发生的冲突是对教师的最大考验。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

  ●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于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会学的人举一反三,稍经点拨,即能跃进。所谓会学,条件很多,除了悟性高以外,还要足够的人生经验。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助长漠不关心的思想。

  ●温和地训练儿童,使他们养成受了痛苦而不畏缩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使他们精神镇定、并且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奠定勇敢与果断的基础方法。

  ●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恐惧、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

  ●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

  ●男孩子生性自由,不善服从;对待他们,当以诚恳和率直的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起勇气。

  ●“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英)洛克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教师是一株挺拔的常青树,根扎在明亮的课堂里,花开在学生的心坎上,果结在浩瀚的生活中。

  ★师道尊严不可少,过之就像一块寒冰,足以浇灭学生的激情;宽容谅解不可少,过之就像一张温床,容易滋生学生的惰性。

  ★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呵护。爱教育,教育就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教是为了生命的快乐,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若教而不乐不如不教,学而无福不如不学。

  ★教学就像是一个圆,圆心是我们的动力, 圆周是我们的经历,完美的圆圈是我们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惩罚教育比爱的教育更有效的格言

    惩罚教育比爱的教育更有效的格言

    2019-11-30 00:4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