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趣创造设计思维的5名学生近日获得“未来之城”大赛一等奖, 并将于12月赴北京参加全国决赛。未来之城是美国非常有影响力的STEAM教育活动,每年来自全球各个国家近40000名学生会参与到未来之城的教育活动中,优秀的团队有机会受邀参加科学年会接受总统的嘉奖。
第一次接受训练并经历大型赛事的学生,能收获如此耀眼的成绩实属震撼,这不禁让人反思教育的本质究竟为何?
未来世界只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一知识的简单记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能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人才才是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人才。然而,现在很多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教几十年前相同的知识,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学习的评判仅停留在成绩上,忽视真正的学习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有很大局限性。这既是教育现状,也是教育之痛。
考验成绩是在这个教育资源紧缺、学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择优的必要方式。但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不是提交成绩单,不是简单在考试中拿个高分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是要去面对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更考验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步入社会后这种差距更是被放大,很多孩子发现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工作、生活中突然不起作用了。这种技能“断层式的崩塌”让社会出现了很多成绩优秀但工作却表现平平甚至很差劲的案例。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改变需要从教学开始。
为什么飞趣创造的课程看起来都是在“玩”,但孩子们却能拿到一等奖的成绩?因为飞趣的设计思维教学理念是以教授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为根本,而不是以拿高分为出发点。也正是这些能力,给学生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获得比赛一等奖。
设计思维的魅力在于从解决问题出发,从多个角度克服问题。其中运用的学科的跨度越大,比如数学结合艺术,其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就越具有创新性,原创性,越难被人模仿抄袭。
学生在课堂里绝不是盯着数字、公式等抽象的符号去记忆,而是从日常生活的例子中发现规律,看到我们平时被忽略的细节:
从这些观察力训练中,学生们才能发现事物背后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在“未来之城”项目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北非的视频,从而发现当地特有的多雾天气,以此提出“捕雾大楼”的解决方案来为缺少降雨的地区收集水源。
在设计思维中,定义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法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学生们经过两年训练,学会了从空间、材料、形态等不同方面去寻找突破,这才有了参赛项目中的“集装箱城市”应对未来气候移民、“海底旅游区”应对海平面上升等方案。
在课堂中,学生们要运用二进制去发送信息,用图形去设计密码。跨学科的思维训练使得学生们对于创新过程驾轻就熟,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他们在“未来之城”中用装有生蚝的笼子做成放浪堤,既能减少海浪对沿海城市的威胁,又能通过生蚝本身的特征净化海水。
阐述并汇报自己的方案一直是课堂中每个项目的重头戏。正是这种长期的练习才使得他们在大型活动现场面对评委应对自如。
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的逻辑不是在演讲课和朗诵课里可以学到的,只有通过汇报自己的项目,才能真正锻炼说服力,将想法传达给听众。
在真实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和能力,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世界性问题,社会问题,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在今后成长为关怀社会,努力贡献的精英。
这些能力都是非常具备竞争力和实用性的武器,也是帮助学生在未来道路上披荆斩棘真正独立成长的保障,更是教育应该教授的能力。
再回看飞趣创造的第一名佳绩,不难发现它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飞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脱颖而出的关键,学生习得这些底层的能力后,好成绩是自然而然的附属品,奖项只是对他们优秀学习方法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不只会赋予孩子优异成绩,更会给予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
学业的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综合的教学方法兼得,但面向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从根本出发,从核心能力培养开始,因为未来需要解决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书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