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盘点丨2019年成都出台的哪些教育政策很重要我们帮家长划了个重点

字号+ 作者:江苏在线 来源:未知 2020-01-18 04:11 我要评论( )

原标题:盘点丨2019年成都出台的哪些教育政策很重要,我们帮家长划了个重点 研学旅行逐步规范,变得有规可依、有标可循;三点半接娃的世纪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中考改革相关的配

  原标题:盘点丨2019年成都出台的哪些教育政策很重要,我们帮家长划了个重点

  研学旅行逐步规范,变得有规可依、有标可循;“三点半”接娃的“世纪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中考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也在逐步出炉……回顾2019年,成都教育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新政,其中哪些新政意义重大?哪些新政与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哪些新政又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升学?

  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直接划出了“期末重点”。所以,这篇帖子很值得各位家长收藏,不管你家娃娃现在几岁,这些政策重点你都务必记住了,早晚要“考”。

  2019年1月,成都市教育局出台的第一项新政,即(成教办〔2019〕1号 ),就是关于研学旅行。这项政策的出台,让全市中小学校如何规范开展研学旅行变得有规可依。同年7月,成都市教育局再次发文,对研学旅行开展中的一些细则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各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一般小学安排在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原则上小学不超过3天,初中和高中不超过5天。任何学校不得在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期间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

  ●各地各学校要严格控制研学旅行的出行范围,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精心选择研学旅行线路,要求小学不出市、初中不出省、高中不出国。

  ●学校应当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做到精准核算,及时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公示,对贫困家庭学生研学费用适当减免。费用收取和支出要公开、透明。各学校不得借研学旅行名义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创收,或变相组织教师借机旅游。

  孩子三点半放学,家长却还在上班,这一关于孩子接送的“世纪难题”在2019年也得到了解决。

  2019年2月,成都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联合下发了《成都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规定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不晚于4月),为全市义务段孩子提供课后服务,至此,“官方带娃”有了着落。

  ● 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课后托管为主,学校内开展的课后服务要与学校课程方案设置、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等有机结合。

  正面清单: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创、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兴趣小组活动,观看儿童少年适宜的影片等,提倡对单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鼓励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负面清单:学校不得强制或者变相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不得提前放学延长课后服务时间;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严禁以辅差培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 具体时间安排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制定,一般为周一至周五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至18:00期间。

  ● 课后服务坚持面向有需求的学生,严格以家长自愿选择、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学校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要求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学生参与。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虽然目前成都市相关政策还未正式出台,但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成都民办学校义务段明年招生录取100%摇号已成定局。

  ●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会上强调:落实招生政策要突出“齐”。落实中央精神,执行免试入学规定要齐步走。

  ● 成都市教育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工作要求,正加紧研究制定我市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具体实施细则,确保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促进教育公平。

  作为中考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9年9月,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明确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评价结果将用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

  ●评价方式用客观的写实记录取代了传统的主观性评价。学生通过“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记录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对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写实记录。与之前的评价工作比较,取消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主观性评价方式,只在毕业学期由班主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简要给出评语,除此之外,学校、教师不再对学生给予主观性评价。

  ●记录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综合实践五个方面,及时记录、真实反映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并将学生的突出表现作为考查的重点,尤其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学生、学校每学期按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填写,初中毕业前,记录管理系统将自动生成《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019年11月,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倾斜扶持、名校名师引领等方式,多措并举,三到五年内重点将67所公办初中打造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家长“小升初入学焦虑”。

  ●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每一所实验校确定1所成都市领航高中或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优质学校等优质名校作为“支持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名校领办、委托管理、捆绑结对、强校带弱校或依托高校共建附属学校等多种方式,促进实验校与支持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研科研、教学设施和学校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

  ● 实施“初中校长研修共同体计划”,结合“初中领航校长”培养,组织开展实验校校长三年集群式培训,提高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领导水平,促进一批初中校长成长。

  ● 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各实验校开展基于实证的课程改革、课堂优化和学校改进实践研究,提高育人科学性和实效性。

  2019年1月,成都创建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立起以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为主的“三区引领”为路径,以“近视普查”“试点示范”“健康副校长”等“八大行动”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初步构建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都模式”。

  ●到2023年,力争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状况明显好转,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至少降低0.5个百分点。近视高发区(市)县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 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学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2次视力监测和视觉健康检查,建立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电子档案,一人一档,随学籍变化转递,如实记录学生近视及视力变化情况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反馈。

  ●开展“一减一增”行动。“一减”,即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和强度。一增”,即增加户外、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推广一批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户外体育项目。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了中考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中考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100分”刷爆朋友圈,大家纷纷感叹体育不断提高的“考试地位”。

  其实早在2018年底,成都中考改革方案就将体育与健康的计分成绩由原来的50分提高到了60分,接着,2019年8月,同样作为成都中考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它在中考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体考60分的构成。

  ●改革后的中考体考,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总分60分。其中统一考试分值50分,项目由过去的3项身体素质测试,调整为体能和运动技能相结合的4项测试,其中两项可由考生自主选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多样发展。

  第一类项目(自主选考三选一):足球运球绕标志杆;排球对墙垫球;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

  第二类项目(自主选考二选一):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原地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

  ●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分值10分,包括《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考核成绩(分值6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分值4分)两个部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