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因为是工科出身,所以喜欢摆事实、讲逻辑,努力做到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所以带着“教育是服务业吗?”这个问题先是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在这个查询的过程总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忽略了“产业结构”,可能说这个有的人还没想起来,其实就是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第三产业包括了: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事实上在我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时候看到,其中关于“教育”的分类如下图(P151):
只不过在所有教育产业的下一类分支中只有在“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中的“教育辅助服务”出现了“服务二字”,而我们常人所提高的教育我想主要应该是之其他几项,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等。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这个说法中来看的话,作为“人民”中的一份子,“教育”还真的是需要为之“服务”的!
但是正因为表面上看没啥问题,实际上却是最大的认识上的问题:“教育”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产品”或者说能让其自身展示出来的事物。
这么说有点拗口,换个简单的说法吧——我们通过在学校里接受教育这项“服务”的时候,学习到的东西是没法直观的去呈现的,这并不比我们去饭店品尝了一盘厨师“服务”后做出来的菜品,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品尝来判断这盘菜是咸了还是淡了又或者是外观好不好看等等,最重要的是菜的质量一目了然,而教育则不行,它必须借助其他的方式来检验,例如通过考试、通过面谈等等。
但是教育不是一个单项输出的事情,也就是不是说老师讲什么每个学生就都能够学会什么,那么问题来了,自己没学会的你说“服务”有问题,那么对比那些学会了的孩子时候,你会认为是“服务”有问题还是接受“服务”的人有问题呢?
同样还是吃菜,有的人口味偏淡有的人口味重,一桌子人同吃一盘菜,如果仅仅是在“咸淡”上产生了分歧,那么如何“评价”才是准确的?
更何况“教育”的本身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被接受教育的“服务对象”有多少人懂这门科学(艺术)呢?那么如果自身都不懂,有能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呢?
所以你看,在一些地方搞的给老师打分甚至是让学生打分的事情本身就是非常可笑的!
最终不过就是让你“打钩”而已,而所有项目都是已经提前设定好的——事实上如果不做这些设定,又有几个人能够想得出来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去评判呢?而就算看到了这些内容,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些评判内容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教育是服务行业!别的行业我不清楚,但是教育行“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的说法我是绝对不认同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