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微博下,那些喜欢他的粉丝们留言支持,表示已下载今日头条,追随崔永元的步伐。另一边,崔永元在今日头条的粉丝,从当天开始直线多万,这条消息传开,多少令那些苦心经营头条号的人羡慕不已。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8月,微博公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微博的月活跃用户4.31亿,营收达到27.54亿元,
同比增长59%,连续6个季度保持60%左右的增长速度,进入高速增长期。和漂亮的数据不同,那些一路陪着微博走来的老用户们,对这款产品争议的声音越来越大。
免费榜前三被字节跳动给包揽了,据说今天头条App出现爆炸式的下载增长,主要是崔永元在微头条发布了最新内容。看来,继“误伤”范冰冰之后,崔老师这是又要误伤微博的节奏啊。
来到今日头条的崔永元,也大有“振臂高呼而追随者众”的感觉。最近一个月,崔永元在微博上最热的内容发布于10月3日,微博收到7.9万条评论,1.9万次转发和29万点赞。
虽然是特例,但这样的活跃度对比,难免给人造成微博和微头条之间“此消彼长”的假象。
就像朋友圈里有不少内容创作者调侃,自己的头条号涨粉难,某财经类自媒体人写下:“做了好几个月还不到7万粉丝,人和人的差距真大”。
比如,当时就有行业媒体人敏锐地发现,当今日头条宣布400亿流量扶持微头条后不久,知名互联网人和菜头,发布了一张漫布着云朵的天空的图片,试探着招呼:“Hello,今日头条”。
张一鸣在2017年底高调宣布,今日头条将从智能分发时代,走向智能分发和粉丝分发相结合的“智能社交”时代。
这样的战略理念体现在产品设计上,首先带来的变化,就是被摆到首位的“关注”页。如今,只要你关注的人有更新,上面便以醒目的红点提示。在此之前,如果你刷今日头条,打开的首页是基于用户浏览偏好的算法“推荐”页。
微头条的页面几乎和早期的微博一模一样。微头条上没有那些繁琐的功能,也没有信息流里刷个四五条,必然会出现的“推荐关注”和“商业广告”内容。
根据《2017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高达80%。
对于一些不满30岁的用户们而言,崔永元的面孔可能是陌生的,和他名字挂钩的不是曾经风靡全国的《实话实说》《东方时空》《小崔说事》,而是“崔化钠”“转基因”“抑郁症”和“撕逼”。
如果说微博的内容是偏娱乐、偏年轻、偏女性化的,比如微博热搜里永远填满的明星八卦。那么,微头条的用户在年龄显然更大,内容氛围上偏男性化,甚至可以说是更直男。
不论两个榜单规则的差异,单纯从结果来看,两个生态之间微妙的区别便可以管窥一斑。
从观察来看,用户在微头条上总能找到一些怀旧的东西。比如,今日头条会邀请来一些曾经红火,如今已退居三线,乃至过气的明星们入驻。
他们绝对算不上流量明星,但曾有过家喻户晓的作品。比如,典型的济公爷爷游本昌,现在的年轻人,估计多数不知道他是谁,但头条的用户可能都认得这张脸。反而面对一些当红小鲜肉,可能不熟悉,也没看过那些时下当红的网剧。
显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名人们有着充沛的表达欲望,也找到了新的“一呼百应”的内容阵地。一方面有精英的视角,另一方面有底层的态度,这些人也都是得到过认可的声音,深谙讲话的尺度和边界。
所以整体上,微头条的内容更偏向底层用户的口味,就像崔永元做的事情,从央视《实话实说》到做抗战老兵的公益,从挺非转基因和如今以“孤胆英雄”的姿态打娱乐圈的假。
显然,微头条的用户喜欢这样的内容,在那些振臂高呼、言辞激烈的评论里,不断有人以“民族脊梁”来称赞他,这也反映了一个更基层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偏好的现状。
如果说今日头条在面对腾讯时,表现得还稍显收敛,那微头条在和微博的竞争中,可谓咄咄逼人,毫不手软。
这几乎可以看作是社交媒体版的“农村包围城市”。除一线城市外的茫茫山河,都是今日头条野蛮生长的大后方。
农头条号账号总数超过1万”成为最响亮的口号。而微博则在强化更垂直领域的MCN的流量扶持和商业变现能力。在那份头条号创作者画像中,一个代表着年轻的底层劳动者形象的头条号创作者“欢子TV”,他的故事被拿出来反复传播:
主人公曹欢,生长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偏僻苗寨。15岁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做过蔬菜搬运工、家具厂学徒、商场保安,一个月最多挣过3000元。初恋女友嫌弃他家太穷而分手……后来,在头条上靠流量分成年入50万。
就在昨天,微博宣布,11月1日起暂停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开放注册功能;同时宣布,微博打赏功能升级,将上线了单条微博打赏功能。
作者公众号:新榜(ID: newrankcn)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 数英网 - 文章频道 - 项目频道 - 招聘频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