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去B站看一个教练说跟科比约好了去看他凌晨四点练球,那个教练三点起床,去到训练馆,科比一身大汗,刚做完高强度热身动作。然后那个教练从四点看到5点,看的要睡着了,这一个小时科比在做基本动作训练。后来实在太无聊走了,白天问科比,为什么你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了,还要每天做无聊的基础练习,科比说:我会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我从来不会觉得基础训练无聊。
大概二十多年前,职业联赛初期,都是7-10岁的孩子,有技术好的,有身体好的。寒暑假时是每天训练的,主要是上来跑圈,四百米的渣子跑道慢跑,多少圈记不得了,反正不少。然后是球感训练,接停传盘,最后是对抗练习。然后慢跑结束,这是一上午。
然而在十二岁选拔进足校时,教练选拔主要是看的身高和身体,各种测试也是偏体能方向的。进去以后要拼的除了家境外,孩子对抗身体差一点的就很吃亏,而身体好的也不用死磕技术。
我觉得技术和技巧有点区别,技术是硬练的,但练习方法必须正确;技巧是靠悟性和名师点拨的。但所有的技术与技巧,都必须在体能和对抗的前提下进行,国内的初级训练由于师资原因,偏重于操练模式,而非小范围训练模式,很多东西就比较死性,不够灵活,而初级教师选材和施教时也缺乏脑洞,很多时间都太过死板了,所以学员也缺乏创造力,传统思维的固化问题。
这个说起来就有的好说了。按现在国内足球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基层教练的培养 接着是地区青少年联赛体系的建立。只有好的教练在基层培养 才能把基本功抓好 这个教练培训 教练编制都是现阶段的大问题。接着就是更麻烦的青少联赛体系的建立 这个不是足协 体育局干的了的。要推广足球只有教育部参与进来才能做到。这十几年青训的崩塌和各体育局砍掉体校足球班有很大关系。原来是只练 不赛。基本功还说的过去 一打比赛完全没有比赛经验。现在是足球少黑后练基层踢球的孩子基数都大幅下降。看看日本的高中联赛。日本足球的青少年比赛最适合中国国情 还有日本足协的足球推广 基层教练培训。不用学啥欧美啥体系 青训经验。日本的那套拿来 坚持十年必有成效。就怕国内搞足球的没耐心 急功近利。
国内在青少年选材 技术培养上问题很多。加上基层教练水平普遍偏低。现在基础训练还不如少体校时代那些老教练带的好。又没有建立欧美的社区俱乐部联赛系统 也没有美日的校园联赛体系通过比赛锻炼球员成长。看了日本高中联赛决赛阶段比赛 场均都五万人 大场面比赛。我们的孩子 要是打这样的大场面比赛一下就懵了。而别人在青少年比赛就见识过了。所以说青训这个系统工程要做的太多了 不要指望青训能5,6年出成果。要坚持 起吗十年才能看到成效 只有青少年足球人口增加了 基础教练水平提高了 才能培养一批精英球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