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朱邦芬:守住社会道德伦理最后底线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18-11-14 16:47 我要评论( )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再怎么估计也不为过。学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这是社会的最后一块净土和良知。如果成为败坏社会空气的污染源,那就是亡天下。11月8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和高等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再怎么估计也不为过。学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这是社会的最后一块净土和良知。如果成为败坏社会空气的污染源,那就是亡天下。”11月8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和高等研究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研讨会”上严词指出。

  朱邦芬用两个“史无前例”描述了当前我国科研诚信的现状:一是随着社会整体大环境的急功近利倾向与道德水准滑坡,拥有各种学术头衔带来的利益与学术不端行为低风险之间的反差,导致我国科研不端行为的涉及面之广及严重程度史无前例;二是由于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和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广、速度快等特点,人们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史无前例。

  每个国家都有科研诚信问题,而我国尤为严重。朱邦芬指出,这主要表现在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调查不彻底、惩处力度小;严重学术不端如黄禹锡之流在韩国刑满释放后在中国仍有市场;虚假同行评审业已危及学术期刊和学术评价的立身之本,然而至今尚未见到国内期刊对此的揭露;许多官员和学术界领袖存在学术诚信问题,国内一流高校炮制了大量真的“假学位”。

  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重视学术诚信问题,但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仍未得到遏制。仅在2018年我国就发生多起“学术大地震”。如何遏制此类事件的频发和蔓延?

  朱邦芬认为,要对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真正做到“零容忍”,首先要区分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不当行为。

  国际上通常将学术问题分为三类: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学术不当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主要是在计划、完成或评审科研项目,或者在报告科研成果时,有伪造、篡改、抄袭与剽窃行为,以及欺诈评审等若干新的变种。而学术不当行为是介于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灰色地带”,比如无意的一稿多发、滥用同行评审特权、实施有悖伦理道德实验等。

  “我国的很多条例、处理办法等规定中常把学术不诚信的问题都称作学术不端,但我们有必要把学术不当与学术不端行为加以区分,否则打击面太广,有时反而无法严厉打击真正需要惩处的严重学术不端者。”朱邦芬说,对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要真正做到“零容忍”,尤其是对有“头衔”的人和影响大的典型案例;而对于学术不当行为,应以教育为主。

  其次,应适当淡化名利与“帽子”之间的关联。“我们现在把名与利绑得太紧,一个科研人员拿到了帽子,各种好处待遇就接踵而来。有帽子的和没帽子的待遇差别太大,实际上鼓励了一些人铤而走险,犯下学术不端错误。”朱邦芬认为,目前各部门各种奖励过多过滥,应合并“同类项”,改进评价体系,不要重复奖励,让学术荣誉与个人物质利益适当分离,让研究人员的精力回归到科学研究上。

  再者,需要加强处理学术不端事件部门的建设,充实调查处理学术不端的队伍,高校、研究单位和学术期刊都应有专人负责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事件。朱邦芬说:“我们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单位学术委员会有各种条例、细则和规范,然而专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却很少。由于落实不到位,很多事件揭露出来后,没有认真调查研究就推给下属单位处理,这样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能给出一个恰当的处理意见。”

  朱邦芬还提到,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学者和学生,要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的学习和教育,减少由于不懂学术规范而导致的科研不当行为。

  “千万不要低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守住社会道德伦理的最后底线!”朱邦芬强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广州规定奖励拾金不昧者被指用金钱买道德

    广州规定奖励拾金不昧者被指用金钱买道德

    2018-11-14 16:47

  • “扶不扶”拷问中国社会法律能否“扶”起道德?

    “扶不扶”拷问中国社会法律能否“扶”起道德?

    2018-11-14 16:46

  • 努力使北京成为城市文明形象社会道德风尚市民文明素质的首善之区

    努力使北京成为城市文明形象社会道德风尚市民文明素质的首善之区

    2018-11-14 16:4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