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逐渐回升;而中国房地产市场仅仅出现了微幅下跌,目前,开发商重拾新一轮地王的勇气,房价大幅攀升。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的国家,当市场上的房子卖不出去的时候,就会降价。所开发的房子也是各种价位的都充分,面对的是社会各阶层的群众。而且,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虽然美国极少数富人拥有很大的财富,但美国中产阶级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中流砥柱。
一个拥有中产阶级的国家的房价是没有绝对梯次的,房价是连续性的,所以,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民众、政府、开发商都有比较准确的价位预期,这种预期是良性的市场价格发现,这保证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循环发展,并承担了造福社会的基本职能。
而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不充分的国家,特别对土地来说,土地供给是地方政府的管制供应的,而地方财政主体就是土地收入,如果地方政府是一个市场主体或者说是一个企业法人的话,他的目标肯定是土地价格越高越好。
虽然招拍挂的市场化手段推出了,开发商和政府的灰色勾结的案例有效的减少了,但客观上促进了政府间接与百姓博弈的争利事实。在07、08年,全国各地对开发商和政府喊杀声此起彼伏的时候, *** 总理访问新加坡,取经房地产的发展之道,确立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政策,然而,从结果上看,经适房更多的让地方政府的裙带关系户获利,而廉租房只照顾了最低层的市民,对整体房地产市场没有太多改变。
伴随着经济的复苏的呐喊声,伴随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和央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了充分的市场流动性,这使得他们不再急于从房地产的销售中获得收入,从而解了开放商的燃眉之急,只有极少数开发商出卖地块去换取现金流,要命的是其中有很多外资想抄底房地产市场,国内少数几个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并购了几个小公司,然后,房市就被托起来了。
如果没有政府出台宽松政策,让开发商顺利融资的话,会不会价格大跌,然后,百姓普遍获利,举国欢庆呢?笔者认为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更可能的结果是外资抄底中国房地产商,以股权融资的形式控制中国经济的命脉!
答案是中国并不存在一个有型的整体形态的中产阶级社会,所谓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叫做中国富人的房市或者百姓一辈子积蓄的吸金黑洞;中国应该存在各种层次价格的房市,然后,百姓各买所需,房市有效运转。而中国不可能存在这种形态。任志强说:我只给富人盖房子,是句大实线、为什么没有中产阶级?因为中国只有国家垄断的企业职工和公务员拥有高工资,少数民营企业的老板和高管能买得起房,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何来职工有钱买房呢?
中小企业的风险颇高,在于中国没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司法、营商环境;因为提供公共服务和制定规则的政府工作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很难突围,而银行信贷也很难争取。即使发展出来的民营企业很多也难免被国企吞并的厄运!2、民营企业的缺陷。很多民营企业也并不能获得群众的尊敬,首先,一般它不能逃避对原罪的质疑,其次,企业做大之后,很少履行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对财富的炫耀和官商的勾结;第三,民营企业往往只有一个老板收益,创造不了一个中产阶层,只停留在最原始的资本主义竞争阶段,完全不顾及工人的利益,不尊重契约精神,只靠压榨起家。3、房价的地区性差异源自中国体制的弊端
在房价疯涨的今年,一线城市表现明显,二线城市则清净的多,近来石家庄经适房遭流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中国这个没有完善的司法环境的地方,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生活质量差别很大,因为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大,比如北京是2级城市的30倍之多,基础设施比较齐全,而且相对城市管理要完善,而二、三线城市管理和生活质量根本没有良性的保障;如果二线城市没有特别明显政府支持的企业的话,基本是地方政府和官僚手眼通天的腐败落后场所;在这里的人们,何谈什么发展呢?
没有发展空间,就没有居住愿望,地价、房价再便宜,也没人买;相对应的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即使没有房子,租房生活,从接受的日常生活信息和社会人群的整体素质上,也会有相对较高的幸福感。于是,房价飞涨,因为全国各地的富豪、精英只有几个一线城市可以选择,导致房价超出一般群众的想象力的上限。4、开发商以富豪和普通民众的刚性需求获利;富豪除了豪宅之外,更多的是投资性需求;基本的接盘者是百姓,因为中产阶级的整体缺失,导致开发商以减缓土地开发的速度换取利润,捂盘销售、减缓土地开发是因为大规模的开发销售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由于体制、审批等速度缓慢,开发周期长,开发商不能采取薄利多销的战略,更多的是高点买房,低点储备土地的策略,甚至用地王的方式榨取少量中产阶级的未来。
李稻葵教授呼吁第二次房价,提倡政府提供平租房,招标开发商开发,招标物业管理,政府是收租人,但比廉租房的租金高,个人认为这是很好的策略,但只能在一级城市推广。
像房市这种涉及根本的体制性矛盾的大问题,不可能是短短几年就能奏效的。所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