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过得怎样?是否受欢迎?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也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报访问到数位不同年级学生的父母,他们袒露了各自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困惑。到底受人欢迎的孩子有哪些特质,家长又该如何培养呢?
金萍妈妈(女儿10岁)朋友的女儿京京,大方、自理能力强、从不发脾气,我们大人小孩子都最喜欢她。我女儿就是那种“事事儿”的孩子,谁要踩到她一下,她要叨叨好久,说弄脏了鞋子。我经常要她向京京学习。
作为父母,似乎总有操不完的心。大方的孩子可能很直爽、容易说错话得罪人,温柔的孩子可能缺少了些担当……所以,想要养育一个完完全全受欢迎的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观察孩子介入世界的方式,他喜欢和别人交往还是独处?他是对大局感兴趣还是更注重细节?他喜欢竞争吗……这些个性特点,并没有对错,父母只有在接纳孩子个性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获得成功。
对于一些父母来说,曾经因为“内向”“不出头”吃过亏的家长,很可能会严格要求甚至逼迫孩子去养成“担当”“外向”的个性。这样的家长,需要先调整自己的恐惧和失落,不要让孩子为父母的担心买单。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完全改变孩子,只是不建议通过强迫的方式。父母可以尝试通过提供环境、创造机会、以身示范等,让孩子看到多种不同的选择。
	
在影响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诸多因素当中,个性尤其重要。个性中既有先天自带的气质,也有后天养成的性格,因而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影响孩子。
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代表性因素。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包容孩子,则有利于子女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而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等不良教养方式则会对子女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很容易陷入误导儿童性格的误区。比如“事事儿”的娃。我们要问的是,是谁强化了或正在强化她的“事事儿”?当娃“不嫌事小”时,家长可以忽视。关注少一点儿,这样孩子反而可能会改变。
好的品质总是自带“流量”,比如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关心同学、情绪稳定等等。一些独特的个性,通常让个体的人格形象更加鲜明,也会使其具有“吸粉力”,比如具有耿直、仗义、幽默等品质。
最后,特别值得家长关注的是:孩子个性中的偏执、小心眼、嫉妒心、自私自利等负面特质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吸粉力”,使其不受欢迎。
首先,通常而言,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有平等待人的心态,建立人与人平等的观念。
孩子不认为别人比自己高明,也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孩子交往,都可能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遇到障碍。其次,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交往的机会。
很多孩子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和固定的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势必会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父母要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与校园以外的人交往,甚至是陌生人,从而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最后,引导孩子深度
交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与有相同话题的人进行更深入的交往,这样才能提高孩子交往的深度。这对孩子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大有益处。
	
有公众意识,首先就是眼里有别人,知道这里是一个集体。这里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需要有阅读基础,多看书,多理解,自然会善于观察。
有公众意识,其次就是知道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秩序的孩子,不会伤害别人,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善于沟通,一是表现在自己有问题了,能够求助。在学校里生活,会遇到困难,知道如何求助,就会保护自己。能够准确地表达需求,别人才能够帮助你。
善于沟通,二是表现在是与别人发生摩擦了,能够交流。在校园里难免会发生摩擦,能够有礼貌地道歉是修养,能够稳定情绪地表达问题和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些都是需要学习和提高的交流能力。
善于沟通,三是表现在别人有困难了,会安慰,会主动想办法。善解人意、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是大家非常喜欢的。
转眼间,女儿暖阳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看着她跟小伙伴们在一起欢笑奔跑,不禁心生感慨。这个曾经苦恼没有人跟她玩的孩子,终于通过努力收获了友谊。
因为和同龄人接触少,再加上她天性内敛,以至于在幼儿园时不知道怎么跟小伙伴相处。
现代的孩子,都想成为“说了算”的那个。意见不一时,总要有人妥协。这种“妥协”不是无条件顺从,而是能主动思考,找到皆大欢喜的方案。在我的引导下,孩子的口头禅也变成了“多大点儿事,没什么”。
我们寒暑假出行,每到一地都会挑选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送给要好的伙伴。要让小伙伴知道,心里惦念着他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懂得馈赠,才能收获幸福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