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如何认识和对待媒体对教育问题的报道

字号+ 作者:江苏在线 来源:未知 2020-02-24 14:28 我要评论( )

与此同时,包括实业界、知识界和科技界在内的社会各界也经常发表有关教育问题的议论和评论。像现在这样,学校和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前所

  与此同时,包括实业界、知识界和科技界在内的社会各界也经常发表有关教育问题的议论和评论。像现在这样,学校和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学校和教育所受到的社会压力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让科学引导教育”的美梦成真,为了在教育宣传中弘扬正气、传播哪怕是基本的教育常识,记者多次与北京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石中英博士探讨举办教育新闻专题研讨班、设立教育新闻本科与研究生专业或研究方向,甚至培养教育新闻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期望为教育事业鼓与呼做好人才储备。作为这一努力的前期成果,记者采访到北京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博士,他系统地向记者论述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媒体对教育问题的报道”,期望以此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出些主意。

  张斌贤认为,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普遍关注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现象。我国有3亿多学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几乎涉及全国一半以上的家庭。

  我国有一千多万大中小学教师,学校教育是从业人员最多的公共事业。教育事业是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领域,子女教育也始终是家庭支出中的大宗科目。

  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事业,要想不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对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常的。

  张斌贤分析道,公众对学校和教育问题的关注,不仅反映了重视教育这个中国优秀文化教育传统在当代的延续,而且也反映了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造成的公众需要的提升,反映了公众对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普遍认识。

  正因为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同时又涉及广大人群的根本利益,所以,社会有权利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通过舆论表达等方式对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施加必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教育有义务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积极适应社会的基本需要。

  张斌贤强调,其实对于学校和教育来说,公众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是教育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精神资源,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补充公共教育投入的不足,而且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氛围。

  我国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资源严重不足的状态下,始终保持强大的发展势头,与公众的坚定支持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要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学校和教育的关注只会进一步加强,这将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今后不断面临的挑战。

  因此,张斌贤得出结论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不断调整和重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公共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张斌贤强调,撇开那些失实报道和新闻炒作以及情绪化的言论不谈,就是众多善意的批评和评论也需要加以客观地分析。张斌贤认为,我们可以把社会舆论所涉及的教育问题分为五类。

  这些问题是产生于经济、社会等领域而在学校和教育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它们本身并不是学校的问题和教育问题,而且也不是学校和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

  这类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公共教育投入的问题。在社会舆论包括学术界对教育问题的许多批评中,其实相当多的问题是与政府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相关的,例如,中小学乱收费问题、择校问题、高价生问题、教育机会不公平,等等。又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生健康状况下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不在学校和教育,而且学校和教育本身也深受其害。在这些问题上,学校和教育当然并非无可指责,一些学校的行为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由于外部原因而造成的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如此,还是不应混淆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例如,民办学校问题、学校转制问题、学生权益问题以及近年来先后出现的由学生起诉学校现象而引发的学生与学校的法律关系问题,等等。

  有些问题本身就是教育问题,而且主要是由于学校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例如体罚甚至摧残学生、学校中的“家教”现象,也包括大学中出现的学术浮躁问题,等等。

  严格说来,这类问题才真正是教育问题和学校问题,是学校自身能够解决和应该解决的。

  有些教育问题是教育系统的整体问题,有些则是局部问题、个别问题;有些是教育运行中的常规问题,有的则是突发问题。

  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不加具体区分,把整体问题与局部问题和个别问题、常规问题与突发问题不加区分,实际上也难以真正把握问题。

  张斌贤认为,就当前而言,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校、教育的一味批评、指责,有时甚至是非常情绪化和武断的责难,教育改革和发展缺乏一种同情、理解、宽容、合作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

  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与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一方面是社会对学校赋予了过多和过重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学校因为种种原因不具有履行这些责任的条件;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因对学校和教育缺乏整体了解而不断指责学校、抨击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学校为避免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指责,因而不得不采取“鸵鸟战术”,时时谨小慎微、如履薄冰,难以自主开展真正需要的教育改革,其结果是遭到更多的指责;一方面是公众因对子女未来的巨大期望而形成的对学校的巨大信任与对学校和教师的猜忌并存,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和教师的优越感与由包括社会等方面压力而产生的职业倦怠的共生,如此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大学里“开趴健身看电影”现代大学生社区颠覆你的传统认知

    大学里“开趴健身看电影”现代大学生社区颠覆你的传统认知

    2020-02-23 23:41

  • 2020年浙江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备考: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

    2020年浙江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备考: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

    2020-02-18 20:51

  • 对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认识的一点感想

    对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认识的一点感想

    2020-02-18 20:4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