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000566.SZ,以下简称“海南海药”)公告称,拟以自有或者自筹资金2.2亿元购买海南海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药房地产”)持有的海药花园部分房产,而海药房地产是海南海药控股股东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海药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3亿元,然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却是负数。
为何企业在现金流为负的处境下,依然投资传统周期较长的房地产业务?对此疑问,海南海药相关负责人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公司一直专注于医药以及大健康主营业务的发展,并未开展房地产业务,购买房产并非是用来房地产投资,而是出于公司未来发展利益和需求购买,主要用于研发办公以及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等方面。
8月14日晚间,海南海药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3亿元,同比增长51.0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31.61%。其中,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68.10万元,同比下降49.09%。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海南海药本期营收增长51%,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为-1910.44万元,较去年同期稍有好转。
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认为,公司收入主要由医药业务构成,受两票制低开转高开影响,预计企业调整期过后,主营业务业绩将恢复平稳,业务转型正在推进。公司2011年以来陆续通过外延并购和自设平台的方式加强医疗健康产业链布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药品研发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及医疗服务几大板块的布局。
结合年报来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44亿元、15.09亿元和18.25亿元,2016年营收小幅下降后,2017年再度实现20.91%的增幅。
不过净利润却连续两年下滑,2015年至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95亿元、1.65亿元和8662.66万元,2017年净利润降幅达到了47.38%,几近腰斩。另外,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海南海药2017年净利更是亏损2412.47万元。
对此,海南海药在公告中指出,2017年公司为了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布局,加大投融资力度,导致财务成本大幅增长,同时公司大部分投资项目尚处初创期,利益尚未得到释放。业内人士称,企业在参与并购、购买房产以及向子公司增资以及理财等方面耗费了大量资金。
2018年4月22日,海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通知》,重磅宣布海南全域限购。
7月28日,海南海药公告称,为满足海南海药经营发展需求,公司拟以自有或者自筹资金2.2亿元购买海药房地产持有的海药花园一期A区9#楼其中的部分房产,计划购买房产的总建筑面积不超过2万平方米,具体以实际测量为准。上述房产将用作公司核心人员激励。
公告显示,深圳市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海药房地产100%股权,截至2018年6月30日,海药房地产资产总额313628758.34元,净资产-55723997.20元,2018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13647729.37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对方海药房地产的控股股东深圳市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为海南海药控股股东,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关联董事刘悉承先生、董事裘婉萍女士回避本议案表决。
在业内看来,海南海药耗资2.2亿元购买大股东房产或许有利益输送的嫌疑。对此,海南海药相关负责人则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购置房产的目的是为了团队激励,表达公司对于陪伴公司并有卓著贡献的员工以及团队的感谢,不存在利益输送。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伍月明、曹学平在“房地产造富”时代,购置房产成了很多公司的必选项,就连药企也不例外。7月28日,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0005..[详情]
晏国文,曹学平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全国癌症死亡数229.6..[详情]
原卫生部颁发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未取得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执业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详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