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焦点话题之一。中国房价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限购以后,甚至向大同这种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在上涨?对此大同某楼市专家(我就不说他的名字)教授为我们做出了很专员解答。
首先,专家一语中的,他说中国的房价背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其中既涉及到中国的住房问题,也涉及到土地问题,包括最近地方政府的负债,而且关于未来房价的判断本身也跟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地方ZF的债务形成有关,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问题。而中国房价是空间错配的问题,表现出的是供需的空间错配。这句话又可以翻译成更加通俗的版本,就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有需求的地方没供给,有供给的地方没需求。
专家还这样举了一个例子:首先,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人口流动方向,--我借用中国的古话,--是人往高处走,高处指什么?更好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人口流动方向总体来讲是往中国东部走,往大城市走,当然这里大城市包括中西部大城市。
但是我国的土地配置却出现了与人口流动相反的情况。我们国家土地不是私有的。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纽约的房价很贵,各位如果把自己想象成房地产开发商,美国人口大量流入纽约的时候,你会干什么?我想答案非常简单,到纽约周围去买地造房子。但是在中国,由于土地不是私有的,城市用地用官方的词汇叫建设用地,这是被指标化的,这个指标由中央政府配置。为了追求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从2003年以后建设用地指标是往低处走的,即更多配置到中西部和中小城市,形成了一个矛盾,--人往高处走,地往低处走。
这样一来,导致中国出现一个现象,人的配置和地的配置脱节。另外一个表述叫人的城市化速度慢于地的城市化速度。但是,这个现象不是全国的现象,它主要是在中西部和人口流出地。结果导致我刚刚讲的,有需求的地方没供给,有供给的地方没有需求。
中国为什么沿海地区发展比较好?道理很简单,因为当今人类的技术条件,使得海洋贸易所运用的水运成本是远远低于其他运输成本,远远低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在国际贸易里,海运是主导方式,使得国际国内的投资在离海岸线比较近的地方,可以节省贸易成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