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公布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规划,包括房地产税在内的十部税法进入深化审核,拟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其中房地产税5年内提请审议。
房产税的大棒,在我们眼中只是调节人们预期的工具。它本质是调控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对决策者来说,自己都没有想好应不应该征收房产税。而房地产税5年内提请审议的提法,表面看大招来了,实质上是告诉市场五年甚至十年都没有可能。
总有人杞人忧天,坚信房产税“法力无边”。退一万步假如房产税来了,那它到底有多大的威力,今天做个推演供大家参考。
先设定房产税非常高,高到持有房子是赔钱的。也就是说经过核算房租加房子升值的部分还不够交税的。假设拥有一套房子不征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房产投资者和投机者会把多余的房子在市场上出清,因为持有房子赔钱。这就会造成所有的买房需求急剧下降,只有刚需会买房。这种绝对的需求量估计至少要减少30%—50%甚至更多,新房市场遭受重创,积压大量库存,房子无法出售。二手房市出现踩踏似的抛盘,房价暴跌,经济运行出现严重危机。最奇葩的结果是尽管理论上想收很重的房产税,问题是根本收不上来,房产税收入微乎其微,因为大家都把房都卖了。最后的结局是几乎收不到税。结论来了,房产税即使征收,注定不可能是很重的税。原因很简单,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局面会失控,不仅会造成经济动荡,而且颗粒无收。
有了上一段极限假设的基础,可以结合实际楼市的情况具体分析。政府的宏伟蓝图是什么?在楼市平稳的底线上实现城市化进程。任志强先生说过城市化的重要特征是盖更多的房子,盖房子意味着土地财政仍会继续,政府需要拍卖掉土地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然后再拿这些钱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这些存在一个前提,开发商能够把房子卖掉,有人买房才能维持土地财政的循环。由于房产税的征收,会打击买房人的积极性,可土地财政必须进行,城市化不能耽搁。
这里就有了矛盾,矛盾怎么化解?一定是房产税的税率高低合适,而且基本实现买房人在租金和房子升值中获得的收益高于其它的投资方式。否则,大家不会去买房而转向其它投资品。只依靠刚需消化掉城市化建设的大量房子必然不可能。有朋友会联想,放弃土地财政,用房产税收入来拉动城市化不行么,上面的推演已经证实,房产税越重收上来的税会越少。因此最佳的方式是,房产税的税率不高,大家都能接受,尽量达到可收的房子数量最大化,通过房海战术来实现规模效应的税收。这是一举两得的方式,可继续通过土地财政推动城市化,而房产税又能增加政府收入。
存在这种倾向:决策者正惜售土地(房价会变得越来越贵)以后希望通过持有大量土地用于租赁来增加收入,问题是如果房产税收的重,会破坏整个楼市的经济基础,房价暴跌首先政府不能承受,也不允许出现。假设房产税引起房价崩塌,土地将丧失价值,惜售不惜售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地不值钱了。而国家发展租赁市场也将彻底失败,因为房子便宜了,租房者也用不着去租房了,干脆直接买房住。以上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它的代价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所以实际推演下来,房产税显然是被大家过度神话,赋予了太多的功能。而之所以这样,是大家得到关于房产税的官方信息太少了,最可怕的事往往都是想象出来的。这样的结果其实有利于国家,房产税作为利器,在楼市不听话的时候拿来恐吓市场,实现调整预期的目的。
房产税只是一种税,而已!即使征收,对人们的影响会很小,这是以大局为重权衡考虑的必然结果,决策者也一定知道,所有的税征收的大原则都几乎一样,尽量最可能少的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