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八个字,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定下基调。
目标明确了,谁来负责呢?8月7日,住建部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提出,对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8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参会各城市未来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会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完善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促进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
各地要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和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各地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系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要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7月单月,全国楼市调控密集程度刷新历史记录,合计超过60个城市发布了超过70次各类型房地产调控政策。2018年1-7月,全国主要城市调控次数达260次。
7月单月,调控政策发布密集程度空前,相比6月调控次数翻倍,那么和此前调控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次前调控政策集中在二三线月单月,房地产调控是从中央到地方,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月以来,中央、住建部等在调控中力度更大。
2018年“遏制”这一用词则表现出更明确的调控力度。会议还用“坚决”两字表明态度,由此可见,下半年房价大面积上涨的可能性变得极小。
未来政策层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收紧有进一步加码的趋势,而这无疑会对房价形成一定的制约,预计“金九银十”很难重现。
房地产市场正在由早期单一化注重短期效果向长效化发展;由商品化住宅为主的市场向商品房、租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三位一体的方向升级。
今年4月份,房地产税法草案曾在系统内部征求过意见,省级人大、省级财政等相关部门都参与其中。有参与人士表示,草案对各方面因素都有考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