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对于很多事情,一开始,我们都有兴趣,就跟我们的小朋友一样,充满热情,但我想热情的背后,需要更多的是坚持,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坚持,坚持自己的爱好,我想每个人定会有不同的收获,它也许会是某个伤心时刻的一个微笑,它也许会是雨季里的一缕阳光,也许会是你的一个好伙伴,也许会有更多的可能,坚持下去,让它充实我们的生活。
家长为孩子选择各种培训班,首先是从孩子兴趣点出发的,除非是家长认为必须的。随着孩子学习的深入,知识量的激增,难度的加大,热爱的学科可能也会变得不再那么楚楚动人。此时的孩子必然会想出各种理由要放弃,这就是考验家长智慧的时候了。
在孩子看到成功和体会收获之前,许多知识和技能就像散落的珠子,没有连成一串项链,看不出它们未来的用途,不能完全欣赏到它们的美。这个时候,学习会显得特别枯燥乏味,所以坚持特别重要。坚持度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阶段,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选学什么,当然应该首选有兴趣的。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也没有关系。孩子在入门之后,所有的学科都是有意思的,我们人类的求知欲都会引领我们找到家。但是反过来,如果只体验到点点枯燥就退缩了,不能投入进去,那么所有的学科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这样的挑战实际上充斥着孩子们成长的各个阶段。很多孩子总在羡慕别人的成绩和出彩,但并不去了解人家是如何坚持的。孩子总是在门外晃,几年一晃就过去了。他们看到那些真正学进去的同学,心里既羡慕又自卑,可就是迈不动腿、坚持不了。当一个孩子没有尽力,我们根本摸不到他们的智力边界,也就是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各方面的智力水平如何。这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和纪律性是如此的薄弱,或者说没有多少毅力。孩子在今后的工作中终归要面对一些挑战,克服一些困难。就是玩游戏过关不也要坚持吗?这时候家长应该做什么?
如果你真的了解美国的教育,你会知道: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孩子哪个不是刻苦学习,整天泡在图书馆,作业写到深夜,十几年坚持不懈。如果不想平庸,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课外报各种学习班和兴趣班。要想进入名牌私立大学,没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是很难想象的。
事实上,美国的教育界也在反思,毅力(Grit)这个词突然成了久违的时髦词。一个教育专家小组调查了很多企业高管,发现他们最关键的成功秘诀--既不是高智商,也不是高情商,而是恰恰是毅力!
过去的几十年,美国的教育界总体来说很少强调毅力,多多强调的就是兴趣二字,课程当然也是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设计的。但是过分强调兴趣的结果是什么呢?
首先,一般学生对抽象的学科,比如理工科,普遍比较惧怕。这个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理工科基础相对薄弱,这方面人才青黄不接,供不应求,要靠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移民提供。只不过美国财大气粗,把全世界的优秀理工科人才吸引过去了,才没有显出捉襟见肘的窘态。
在这方面美国教育界近年来一直在反思,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他们至今好像还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比学科落后更可怕的是某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状态,他们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实在太低。美国高中学生患抑郁症,甚至因抑郁而自杀的事件已经多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不过美国的主流家庭很多办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们从小立下很明确的规矩,坚持原则、不溺爱。孩子到了十几岁,很多孩子不管家里多么富有,都要利用暑假的时间打工挣钱。家长们把最后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他们遇到天生意志特别薄弱的孩子,所有的正面努力都失败,甚至打工也教育不了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把最后的话语权拿出来:你如果再不努力,我们要求你自食其力。拿现在的学历出去找工作,你自己看看你能挣什么样的薪水,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精华。
如果过去的十年,您不知丧失了多少话语权,赶紧尝试着收回来。如果您曾经一味地尊重孩子的选择,以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理解您的境遇,但是我更希望您早日从那些误区走出来。兴趣和名师都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才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老师。
如果一个教育者只是传授知识,然后用考试来筛选他们,那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家长过分强调兴趣,那是一种溺爱,也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们需要被激励,应对挑战,然后取得进步,建立自信,获得正能量,再去建立更高的目标,应对更高的挑战……周而复始,从而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唤醒孩子的内心动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好比一段长久的雕刻工作,最后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跟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保留什么、去除什么关系匪浅。这可能跟孩子选择怎样的教育体制无关,而是跟父母对孩子理解和互动有关。教育孩子也是一场修行,不要急于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而是帮他找到兴趣,然后培养其韧性。韧性比情商与智商都更重要,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
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如安静内向的孩子坐得住、善于观察和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考虑围棋、科学实验等兴趣;外向活泼、话多的孩子,可以考虑语言、口才等兴趣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学习珠心算等兴趣班,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考虑机器人、航模等拆装类精细兴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