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儿童是成人之父?教育家蒙台梭利没什么会这么说

字号+ 作者:江苏在线 来源:未知 2021-03-20 13:53 我要评论( )

至于儿童具备但成人不具备的能力或品性(因此成人要向儿童学习,故玩称父),比如说纯真或善良,这都是缺乏知识和经验或者持性本善的人对孩子强行戴上的帽子。 还有人认为,从修

  至于儿童具备但成人不具备的能力或品性(因此成人要向儿童学习,故玩称父),比如说纯真或善良,这都是缺乏知识和经验或者持“性本善”的人对孩子强行戴上的帽子。

  还有人认为,从修辞学上来看,这是比喻或象征。倘若我们把儿童和成人类比成小树和大树,就能看出其中的滑稽之处了。

  因为她很可能是想通过这样一个错误的、但能够颠覆理性或激发感性认知的口号,来提醒人们儿童的重要性,说白了就是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

  20世纪中期以前儿童的社会地位不可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是父母的宝贝,家庭的中心,更多的是被看成缩小版的成人对待,甚至连尊重和平等都都有。。

  比如18世纪德国的一位校长曾经公开夸耀他处罚学生的记录:911527次杖责,12400次鞭打,13675次掌击,1115800次耳光。

  还有19世纪,在英国有《工厂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劳动合同法》,儿童是要在工厂工作的,即使有时间限定,但这些事实说明,儿童依旧是附属地位,且要干跟成人一样的工作。

  另外,就拿儿童权益来说,这一概念在20世纪以前是天方夜谭。儿童弱小无助应该受到保护,直到在1989年联合国才确立儿童权益宪章,明确了儿童的形象和地位。

  蒙台梭利是1870-1952年间的人,也就是她死后30多年,才有正式的儿童权益公布(但不一定被普遍接受和实践),可见她所生活的时代,儿童的社会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所以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这一不合理的陈述,一是为了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

  当时她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挺大的,经常被国家领导人接见,就像我们现在的育儿专家或名人一样,说什么都会一呼百应的。

  二是作为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创始人和园长总要有让人记得住的口号,很多人都是因为被“口号”吸引而去了解和研究的。

  比如尼采的“上帝已死”,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黑格尔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等等。

  因此虽然“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个的病句,但不影响它实现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画啦啦少儿美术:从孩子的快乐和成长出发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画啦啦少儿美术:从孩子的快乐和成长出发

    2021-03-31 11:25

  • “三个转变”推动真正的教育变革

    “三个转变”推动真正的教育变革

    2021-03-31 11:24

  •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

    2021-03-31 11:24

  • 中国小朋友教育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真的难

    中国小朋友教育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真的难

    2021-03-31 11:24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