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的极速推广,充电设施建设成为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深圳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城市,目前城市公交车多数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并预计在2018年底将剩下的的士汽车全部换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说,深圳在推广电动汽车这块取得了巨大成功。
深圳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城市,目前城市公交车多数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并预计在2018年底将剩下的的士汽车全部换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说,深圳在推广电动汽车这块取得了巨大成功。
为了让深圳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更上一层楼,就在近日,深圳市交委、发改委、规划国土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市出租车快速充电桩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的出台,将简化充电设施变配电房等配套设施的报建程序,更有利于推动快充桩的建设。不过,据目前的数据来看,建桩数量与计划依旧相去甚远。
据《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的要求,2018年12月31日前,深圳要完成新建出租车快速充电桩5200套以上、住宅区新建充电桩5000套以上。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出租车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接入到主要的供应商12家,172个站,超过4500个桩的数据接入,对比深圳纯电动巡游出租车17875辆,占巡游出租车总数85.27%的惊人数据,可以说,现有的充电桩数量实际上没办法满足一万多台巡游出租车的运行。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2.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4.8%。
电动车高速增长的同时, 充电桩建设成为了关键环节。根据国务院制定出台的加快发展充电设施建设意见,到2020年要满足500万辆车的充电任务要求,要新建480万个桩,1.2万个站,几乎做到一车一桩。
有关人士分析,“未来,私人充电桩的需求会很大。一车一桩才是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基本推动方式,而公共充电桩主要适用于专用车、公交物流车等领域。”
充电桩行业时时未见盈利,背后面临的是公共充电桩市场化难题。一方面,是运营企业充电桩使用效率低、盈利艰难,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地区资源紧张,消费者找桩难,使用体验差。
有业内人士称,“城市核心地段的地皮很难拿,带桩的停车位资源有限。但是,其他地方的充电桩使用率相对较低。”
从行业的规律来看,最合理的车桩比应该是1:1。但自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充电桩后,尽管公用充电桩目前主要依靠收取电费和服务费度日,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却涌现了一堆企业入局。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充电桩企业今年的订单差不多是去年的两倍。截至2017年末,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量超过44万个,这一数量是2014年底的14倍。
然而据统计,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1:1的建设目标,但现状却是,国内充电桩整体利用率不足15%。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至6月,公共充电桩运营规模超1000台的充电桩企业共有16家,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的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市场运营规模,且经营状况较好。其中,特来电运营充电桩数量达到11.2万个,位居第一;
目前看来,充电桩行业的规模效应已经出现。第一梯队的几家企业最先有可能实现盈利。
国内充电桩产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基本涵盖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等方面,对调动全社会相关资源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A股充电桩指数共35家公司,总市值超两千亿元。充电桩指数目前平均毛利率约26.94%,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其它子板块比,只低于电解液板块。
当下部分公司通过快速布局充电桩形成的规模优势,已成为重要竞争壁垒。抢占充电桩行业布局先机,需要投入巨大并且持久的资金,都将加速充电桩行业的洗牌。
随着行业洗牌的进行,以及用户对充电桩需求的增加,行业有一定上行空间,但从短期来看,板块仍会受到补贴政策的影响。
未来,充电桩技术将从车桩充电接口互联互通、支付互联互通、信息互联互通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充电装的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将大大提高。诸如无线充电技术、电池更换技术、充电堆技术等各式各样的充电方式也将涌现,充电方式将趋于多元化。
同意本文观点请点下方大拇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中金在线(cnfol-com)综合央视财经(cctvyscj)、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第一财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