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四方缘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建民,近日在与轮胎世界网交流中,几次谈到这句话。
作为邓禄普品牌的代理商,2017年,他饱受“盈利差”、“轮胎炒货”等问题的困扰。
据悉,与中国轮胎品牌相比,邓禄普、米其林、固特异等国际品牌的价格十分透明。
在原建民看来,这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消费者提供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为经销商带来另一方面的困惑。
“在维修店,不少车主通过手机在电商平台上查询需要更换轮胎的价格,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砍价。”说起这个现象,原建民有些无奈。
据介绍,与这些国际轮胎大品牌相比,一部分国产轮胎似乎能“让轮胎店主获得更多利润”。
与此同时,由于名气较小,品牌辨识度不高,很多国产轮胎产品没有机会进驻电商平台。
原建民说:“我们代理商的作用,就是引领轮胎店把最合适的轮胎,以最合适的价格,卖给最合适的车主。”
不少商人以较低的价格,向全国各地轮胎门店推销轮胎产品,抢占市场,挤压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在北京、济南、郑州等一些大城市,让轮胎经销商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的“炒货大王”,并不在少数。
相较之下,邓禄普等国际品牌的影响力更大,流通性更强,回款也更迅速,成了不少炒货商眼里的高保值产品。
因为现款结账、出货压力大等原因,有些轮胎经销商在“炒货”面前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妥协。
而低价进货的炒货商把轮胎转手加价,再换个地区卖掉,又挤压了其他地区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这种竞争让他们倒逼为其出货的经销商,下压价格,进一步压缩了轮胎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